标王 热搜: 占美摇臂  Cartoni  LED  Focus  Lambda  P70  LED显示屏  P90  摇臂  P20 
 
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资讯 » 热点资讯 » 正文

贺岁档观众消费渐趋理性:不再为国产大片埋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2-20  来源:影视设备  作者:影视器材网  浏览次数:999
核心提示: 2013年贺岁档开篇的戏剧性,足以证明口碑效应是影片最重要的营销术,《少年派》就是最大赢家。网民和观众经过几年市场的教训,
  2013年贺岁档开篇的戏剧性,足以证明口碑效应是影片最重要的营销术,《少年派》就是最大赢家。网民和观众经过几年市场的教训,对国产片产生失望情绪,消费行为逐渐理智。
  
  《少年派》将破5亿元票房《1942》勉强维本《王的盛宴》注定亏本
  
  每年的贺岁档都是电影市场丰收的月份,因此中国的贺岁档在连年征战中越拉越长,今年也不例外。自11月下旬开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以下简称《少年派》)、《1942》、《王的盛宴》相继投入战局。李安本着一惯的低调让人几乎忽略了他的到来,冯小刚长达10余年酝酿的良心之作在出征罗马后更显底气十足,陆川本着“强龙不压地头蛇”的勇敢心理,试图三分天下。
  
  自10年前《英雄》空降拉开国产大片时代序幕以来,好几个年头国产大片都以压倒性优势战胜好莱坞影片,各类宣传资源也怀着情结向国产影片聚扰,观众怀着热情为国产片埋单。虽然过程中不乏“在一片后悔声中票房一路高涨”的“乌龙”,也诞生了不少通过营销掩盖苍白内容的“胜者”,总体上国产大片“大阵容、大投资、大宣传”的局面定格。
  
  然而,2013年贺岁档开锣时刻,这个景象被彻底终止。是市场的偶然还是必然?是观众的腻烦还是理性?日前,记者采访了几位业内专家,来解读这开篇第一仗。
  
  三分天下如何变成一家独大
  
  《少年派》到底有多火?这部电影在中国火爆的程度连导演李安和出品公司20世纪福克斯都很惊讶,排片场次与票房都逆势增长,连续3周蝉联票房冠军,截至12月10日已经累计4.6亿元,本周末业内预计将过5亿元,力压其他同档期的影片成为贺岁档最大的赢家。该片目前在全球11个国家和地区上映,累计票房超过1.7亿美元,而中国地区占海外票房的50%以上,这部影片也是20世纪福克斯影片公司今年继《泰坦尼克号》之后,又一部中国票房超越北美票房的影片。
  
  与高票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少年派》来到中国时“仅是报了个到”,李安低调得连上映前大家都不知道它是个什么故事,电影海报还引发了“少儿片还是科幻片”的猜想。很多业内人士都抱持“强龙压不过地头蛇”的猜测,认为这部史上最贵文艺片的票房将止步1.5亿元。然而上映一周之后,网上铺天盖地都是关于它的帖子、段子、各种解读等,随着影片“零差评”口碑的扩散,该片创造了“零跌幅”的奇迹。中国众多网民和年轻人,均加入了为该片自发宣传和贡献票房的队伍。
  
  截至12月10日,冯小刚的年度大片《1942》以累计2.82亿元的成绩紧随其后,业内人士预计,它最终票房勉强能上4亿元。而据之前的计算,算上院线分账部分,《1942》至少要达5亿元票房才能回本。这部冯小刚酝酿了10年、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的良心之作,却不得不遭遇他自己的“滑铁卢”。而该片投资方在影片上映前后宣传态度也发生了急剧转变。上映前,冯小刚屡次强调自己不愿对影片内容作细致解析,华谊方面也透露没有计划上映后再安排主创访问,然而就在被《少年派》“逆袭”后,冯小刚与编剧刘震云现身中国人民大学宣传,之后又做客网站与白岩松对话。虽然冯小刚直言“观众不是我的上帝”,他却不得不面对市场的失利。
  
  《王的盛宴》在两大巨头的挤压之下,影片内容和陆川的执导能力遭受广泛质疑。上映期间即不断爆出各种奇闻怪事,陆川更直指影片在豆瓣等专业影评网站“遭黑”,以至于他不得不“雇佣水军来为自己捞分”,然而此事根本影响不了网站评分和票房本身,截至12月10日累计票房仅6900万元,亏本已经板上钉钉,陆川本人也遭遇诚信危机。
  
  题材、档期和市场“三角恋”
  
  尹鸿(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倒没觉得《1942》在营销手法上有特别大的失误,不过它在市场上与类似题材《少年派》相比确实反差巨大。
  
  冯小刚《1942》此次失利,主要在于题材的亲和度不够。同样是反映灾难和人性的影片,《少年派》在表现方式上是接受度较大的影片,此前美国也有《辛德勒的名单》、《肖申克的救赎》这类题材,它们审读苦难带着一种超越视角。《1942》却深陷于沉重之中,观众接受它要做强大的情感准备。从叙事上讲,《1942》并没有优于之前的《唐山大地震》,拍摄手法像报告文学,《唐山大地震》至少是个缝合性的故事。
  
  刘洪鹏(新影联院线常务副总):《1942》和《少年派》还是不一样的影片,单拿《1942》和国产片、和冯小刚自己的影片比较,它是一部好片子,但正如同好东西未必有好市场的道理一样,并不是所有影片的思想艺术性和市场性都能成正比的。《1942》首先是输在了题材上。贺岁档期间,过于沉重的题材是很难卖钱的。其次是档期原因,《唐山大地震》有汶川大地震的情结影响,同时也放在了消费活跃的暑期档。11月底至12月初是业内公认不太好的档期,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贺岁档。《王的盛宴》告诉大家,如果真要冲刺市场,首先要思考题材问题。古装历史剧题材已经引发审美疲劳,“怎么就能保证让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焕发新生机呢?”
  
  而《少年派》却用那么娴熟和美妙的手法驾驭了一个很难的题材。从技术上讲,这部影片是真正的3D影片。自从《阿凡达》之后,国内跟风推出了很多“伪3D”,戴不戴眼镜效果都差不多。《少年派》则必须到影院才能享受那种奇幻。迄今为止,一些影院的300座大厅仍然在为它加映,影迷为《少年派》进行二刷、三刷(看第二遍、第三遍)的也不在少数。所以,即使一开始《少年派》找不到宣传的方法,第一周没显示威力,口碑效应起来以后它仍然以上座率制胜。
  
  此外,《1942》制片方和院线方产生的矛盾,影响了该片票房。就像去年的《金陵十三钗》一样,制片方想和院线方谈分账比例,国家目前也支持制片方维护自己的利益,但客观情况是影院设施在中国仍然供不应求,相比于“内容为王”的终极法则,目前院线方仍然处于市场强势地位。一旦有别的替代内容可选,市场就是无情的。
  
  程青松(自由编剧、独立影评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尤其南方院线如广州、上海这两个重镇并没有特别给力地安排档期。上周开始,《1942》开始发动团体票攻势,发动一些单位出资组织观众去看,但我认为,只有真正让观众自发性地买票才叫真正赢得观众的心。华谊兄弟中间一度“还宣称自己是票房冠军”,陆川也不承认自己的失败,把失败归结为竞争对手身上。
  
  大片贺岁档票房不如预期 专家:不把观众当上帝
  
  过度营销遭观众“泼冷水”
  
  尹鸿:大家这次对《1942》的集体冷淡,和前几年国产大片“越被骂越引人看”的怪象,形成了鲜明区别。区别在于,之前观众是想看“究竟不好成什么样子”,冯小刚此次遭遇的则是大众情感上的畏难情绪,即“我知道它是什么样子”,可以感觉到,国产大片在走过几年之后,观众观影心理越发成熟,观众选择进不进电影院时更理智了。
  
  刘洪鹏:总体来看,近几年国产影片的营销成本越来越高,虽然好莱坞大片营销成本平均达到总制作的1/4,而中国大片即使如《1942》营销成本才不过1000多万元,但中国有个特殊情况,好莱坞影片要攻克媒体和记者的“嘴”不容易,宣传成本大多花的是真金白银,而很多国产大片所得到的宣传效果远不止1000多万元,好多媒体和记者都是走的人情账。想说一句,国产影片在中国可能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但营销永远只可能是辅助手段,内容才是王道。
  
  程青松:2013年贺岁档开篇的戏剧性,足以证明口碑是影片最重要的营销术,《少年派》就是最大赢家。第二,中国“烂片当道”“票房在一片骂声中高涨”的现象已经持续好几年,观众被国产影片的营销术骗了好多回,审美疲劳和反感情绪在今年集中爆发。在过去几年中,《1942》、《三枪拍案惊奇》、《金陵十三钗》等影片居然能上新闻联播,更几乎霸占同期各大媒体版面,这是中国独有现象。
  
  在我看来,冯小刚及《1942》团队有几大营销失误:第一,垄断媒体资源是行不通的。为了挽救影片票房,冯小刚利用微博等对《1942》转载各种好评,没转发任何批评性的文章。病急乱投医,连娱乐节目《非诚勿扰》都上了。第二,冯小刚某些公开场合言论引发了公众反感。李安接受采访表示“尊重观众和网民对电影的解读”,冯小刚则说“观众不是上帝”,在这个网络时代,影片的诚意、导演的态度都会被放大。第三,言过其实、言行不一的营销。“预测票房能达10亿元”“对外宣称自己是票房冠军”,包括表态不追求票房但事实上却穷尽票房手段,这种言行不一会引发观众反感。目前国产影片的营销成本急剧增加,但营销过度、言过其实、花钱收买影评人、记者吹捧自己的思路已经行不通。第四,今年中国出现了电影营销史上的最大笑柄。陆川团队将《王的盛宴》的失败归结于竞争对手,并公开表示有人在各大电影类网站给《王的盛宴》打低分,以至于他们不得不雇佣水军给自己打高分。此事引发的连锁效应很恶劣。
  
  网民和观众经过几年血的教训,对国产片产生失望情绪,消费行为逐渐理智。营销过度应该刹一刹风气,电影营销也应该更聪明一些,国产影片要靠质量取胜,而不是营销。
  
  全球时代不要轻视对手
  
  程青松:《1942》和《王的盛宴》都犯了个共同的错误,过于轻视对手。陆川在之前接受采访时说不怕《1942》,根本没提到《少年派》的威胁。整个电影行业对好莱坞影片、对现在全球电影工业市场在心态上都准备不足。之前《少年派》的内地发行公司评价影片“堪比《阿凡达》”,还遭到同行的轻视,不少影院经理放话,《少年派》在中国会水土不服,李安在中国不如冯小刚有市场号召力。
  
  刘洪鹏:今年大家对这3部影片,绝大多数电影从业人士都出现了严重的估值偏差,连李安和出品公司都料想不到。这个景象同样出现在《阿凡达》身上。当时,卡梅隆对《阿凡达》在中国超高的人气和票房表现感到震惊,因此后来专程到北京国际电影节露面,同类事件都会引发好莱坞对中国市场的热情。中国市场潜力巨大,但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视对手,尤其在领先全球的好莱坞电影大军面前。
 
 
[ 最新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最新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占美摇臂租赁 | 提词器租赁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粤ICP备14076885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