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拿得出手的《女朋友·男朋友》和《逆光飞翔》各有奖项入账,一个影后已经是最重的分量,事实上今年台湾演员有不少闪光点,但不论及突破只讲实力,她们还差很远。但从另一个意义上说,今年算是台湾电影转型中的一个磨合期,很多作品不尽如人意,但我们仍然能看到《痞子英雄》、《LOVE》这样极其讨好大众的商业化尝试,以及《阵头》为代表的本土浪潮,上映电影逼近50部也是个积极的信号。
但我们也觉察到一种明显的不自信,在精英小片主义的路数下,评审团把大奖给了来自内地的《神探亨特张》,最佳导演、影帝和编剧则给了香港的《夺命金》,技术大奖全部旁落,同样被内地和香港人瓜分。其中的权衡操作,不免有自我牺牲来分猪肉、和稀泥、三面讨好之嫌,但整体却是一个弱者欺凌弱者的局面。对金马奖来说,再大的慷慨仍掩饰不了媒体和观众的质疑声,这也近乎是特色了,而刘德华为代表的评审团再次给我们相当不靠谱的印象:要么是口味奇特无比,要么是立场毫不坚定。
没有最好,只有文化隔离的想象
高群书拿奖对内地人来讲很“难解”,因为我们对它知根知底,虽然题材特别、质感趋近90年代风格,摄影和剪辑不可谓不出色,但作为一个小圈子里的一群博友“玩票”的电影来说,终究难登大雅之堂。但金马奖慷慨授予最佳剧情片,其基于文化隔离的新奇想象占据的作用,远远高于自身的质量,这样的说法,同样适用于拿过最佳剧情片的《天浴》、《可可西里》甚至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这已经是内地电影第四次拿到金马奖至高荣誉,这些作品无一不是触及到内地社会转型期的扭曲、落后的时代断面和伤痕,这和之前被欧洲影展频频表彰的“揭伤疤”作品实际上异曲同工。
而摄影打败《白鹿原》,剪辑胜过一干港片,《神探亨特张》的邬迪和杨红雨都算是伴着第六代长起来的精英,但这两个奖也都有不小的争议性,前提是评审们太过于喜欢这部能满足他们想象的作品,就像第六代能带给人的猎奇感一样。毕竟《女朋友·男朋友》是看腻了的小清新,《夺命金》是见惯了的宿命论,《浮城迷事》的现实有共通性,这一下就让《神探亨特张》显得特别,尤其是融合内地市井文化、地下艺术在内的影像,在他们看来“接地气”,生出的就是反差美,刘德华也曾表示,评审团内部口味很不一样,内地评审喜欢台湾片,台湾评审却喜欢内地片,而这个内地片,自然就是《神探亨特张》。
实力说话,银河和刘青云的胜利
杜琪峰如今已经很少再出席颁奖礼,但银河映像已经是香港最有创作力的公司,这是不争事实,他们集中了香港最好的导演、编剧、智囊团和演员,《夺命金》虽然称不上最高水准,但叙事严密,手法高超,拿到最佳导演完全是实力说话,这已经是杜琪峰第三次拿到金马奖最佳导演。而刘青云则是弥补了遗憾,这个香港最好的男演员在第二次提名拿到影帝,很大程度上都是众望所归,但他打败本土表现颇佳的张孝全,实际上也很不容易。欧健儿第三次拿到最佳原创剧本,同样让人信服。
从这个方面来说,金马奖对入围的香港电影表彰都相对公正,《龙门飞甲》的最佳视效,《车手》的最佳动作设计,《高海拔之恋2》的电影歌曲都是技术标准,无需置疑,而《低俗喜剧》拿到最佳男配,《消失的子弹》打败《听风者》拿到最佳造型,《大追捕》打败主打“听”的《听风者》拿到最佳音效,虽然有点让人意外,但细细品味,这些电影都有各自夺奖的实力,算不得冷门。
十年成材,一个影后遮百丑
自桂纶镁的《蓝色大门》诞生,已经整整十年,那部电影定义了新世纪的小清新风格,算是新世纪台湾电影美学的引导者,桂纶镁则算是严格意义上的第一代小清新偶像,她们的演技都曾被人诟病,三十而立还在演学生族,演技平板,风格单一。但《女朋友·男朋友》用一个时代变奏的历史加强了人物的厚重性,角色显然很讨好。很明显,金马奖评审在预测到大奖旁落、技术奖没指望的同时,至少会捧一个帝后出来,对桂纶镁来说,这正是天时地利人和,既有权衡的操作,也有自身的努力突破,更有业内推波助澜的支持,但单从演技来说,郝蕾和张榕容都远在其之上。
桂纶镁得奖,就和金像奖给谢霆锋一样,既鼓励后进,又有媒体效应。金马奖向来有提老携幼的传统,年度台湾杰出工作者就颁给黄裕翔,这位年轻的盲人演员多才多艺,其实是相当励志的符号。终身成就奖给石隽这位胡金铨电影中的儒侠,实至名归,这位77岁高龄的老演员仍在出演侯孝贤的《聂隐娘》,让人叹息老骥伏枥,由衷敬佩。最佳新导演授予张荣吉,这位以长片处女作代表台湾“申奥”的年轻导演,已经受到业内重视,而他打败前辈冯凯和蔡岳勋,金马奖明显在把台湾电影的希望寄托未来。
男演员中,台湾青年一代演技最好的自然是张孝全,面对刘青云强大的气场,其实虽败犹荣,这一届台湾电影的气势很弱,但张孝全和桂纶镁都奉献了至此最好的表演,帝后必取其一也符合之前的猜测,桂纶镁的一个影后奖杯也算艰难地维护了一下台湾电影的面子,但更该庆幸的是,我们看到张孝全、桂纶镁、张榕容在内的一批80后已然成材。
不靠谱的评审团 自我牺牲也难换尊重
话说这一届的“慷慨”,自然是有目共睹,但言及“公平”,自然是众人摇头,所有的自我牺牲,其实没换来应有的尊重。所有的评奖,其实仍然一种微妙的平衡之间,这也是刘德华本人现实中左右逢源的一种姿态,具体到数字来说,22个奖项中《夺命金》3项,《神探亨特张》3项,《杀生》、《逆光飞翔》和《浮城迷事》各2项,此外还有10部电影各获1个奖,其中甚至包括《失恋33天》的最佳改编剧本,15部电影瓜分22个奖项,刘德华把金马奖变成了平均分配的游戏。
这个得奖名单里,我们看到刘德华的犹豫不决,和评审们的相互制肘,《神探亨特张》对《夺命金》的8:7,没有推倒重来,最终导向偏门的结果,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许更凸显出金马奖体制上和评审规则上的不完整性。这么多年,金马奖的含金量已经受到考验,无数的炮轰,蔡明亮的退赛、焦雄屏的离开,早就敲响了警钟,倘若主办方仍然不引以为戒,那么金马奖的吸引力日趋下滑,就准是预料中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