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篇
在熟悉了大臂操控手柄的手感之后 可以上下左右在视线范围内摆动大臂,城市周围拍摄尤其要注意头顶的桥梁 限高杆,电线 标牌等物体,在勘测拍摄路线的时候可以效仿越野比赛的车辆前面装一根高度模拟杆看看沿途是否会有撞到摇臂的障碍物。
车里的操控人员一般有车手,导演,左后一般是陀螺云台控制手,右后一般是焦点员。后面是大臂控制,如果只有大臂朝前 的拍摄,大臂操控师可以坐在副驾驶位置,人员位置布局其实也没有死规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这种手摇轮设计最早来自高射机枪的操控模式,我猜这个肯定跟俄罗斯臂的设计人员来自军方背景有关,不过也有手把式的控制三个轮子里,左轮和中轮控制云台的俯仰和左右摇,右边的是横滚。
大臂的控制一般都是十字摇杆,也有用摩托把的 或者手柄,根据个人习惯可以任意自定义。国外目前的摇臂操作几乎都是看监视器画面 凭经验操作,所以需要大量的练习。
我个人设计的操纵杆是一个小摇臂的模型,在车内模拟大摇臂的动作,小模型360度旋转一周,外面的大摇臂对应的也旋转一周,俯仰角度也是同步的,响应速度几乎是零延时。
经验与案例篇
这种操控方式可以说是目前最完美的解决方案了,尤其是新手完全可以放心的上手就敢拍了,根据我的经验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车顶摇臂的摄影师熟悉设备的时间大概跟学会使用斯坦尼康的时间差不多,当然这个时间也是因人而异的,所有的机械或者电子设备只要熟悉了他的结构原理,使用起来就会比较快,当然操作方式决定了使用效果
我设计的云台左右摇控制,是靠脚踩的方向舵来控制响应速度和方向,可以通过手机APP来自定义。来所有的陀螺仪都会配备体感操控,我们只需手持一个监视器转动或俯仰就可以操控摄影机的状态了。
录机一般都会安装在副驾驶或其他位置,为了方便给导演看回放,不用停车去机身上回放,随着无线高清视频技术的普及,未来几公里的无线图传也会到处都是,通过在线网络,导演和摄影指导都可以远程实时指导拍摄了
在很多拍摄现场,路面外侧的空间会低于汽车的行驶路面,这个视角的构图会经常用到,或者是水面拍摄,摄影机要一个低于甲板的高度。
未来在拍摄过程中,车内 工作人员之间的默契配合将越来越多的被电子设备取代,像这种需要6个人配合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