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特艺宽银幕(Techniscope)
背景:特艺宽银幕是一种廉价的宽银幕技术,由特艺色意大利分公司开发。虽然在级别上低于其前辈福克斯宽银幕,但是它普及面广,且从1963年一直使用到1980年。
其主要创新在于胶片需求量减半,每幅画面只有两个齿孔(大多数系统是4齿孔)。这意味着结合球面和变形镜头:球面镜头用于垂直拉伸画面,使其恢复正常,而变形镜头则用于横向拉伸,以适应宽银幕宽高比。
无需惊讶,鉴于其诞生地,特艺宽银幕几乎是意大利西部片唯一的拍摄和放映系统,同时也很受恐怖片欢迎。在美国它也被用于低成本B级片,然而派拉蒙和环球却在整个60年代大量使用这一系统。
改变世界的10大胶片格式,电影胶片格式及相关摄影设备演变史
代表影片:Sergio Leone用其拍摄了美元三部曲、《革命往事》和《西部往事》。该系统也被用于《伊普克雷斯档案》、60年代《神秘博士》剧场版、George Lucas的《THX 1138》和《美国风情画》、《双车道柏油路》、《圣山》,以及Dario Argento和Lucio Fulci的大量恐怖片。
轶事:近年特艺宽银幕得到复兴,拍摄了《乌云背后的幸福线》和《逃离德黑兰》中的部分镜头。
命运:特艺宽银幕是影片制作专用格式,用于放映需要转制费用,因此命运改变,于70年代断绝了胶片订单。虽然它本身相对便宜,但转制费用却逐步掩盖了这一优势,因此该系统灭亡了。
8、潘那维申超70毫米(Ultra Panavision 70)
背景:潘那维申既是公司名,也是品牌名,许多制片厂都使用潘那维申镜头和设备。该公司成立于1953年,1957年与米高梅共同开发了65毫米摄影机,1960年更名为潘那维申超70毫米系统。
福克斯宽银幕由于可以适配35mm放映机,因此部署起来很快,但画面本身噪点很多,且有大量畸变。米高梅跟华纳一样,决定从福克斯购买福克斯宽银幕使用权,而不是自己发明。其与潘那维申的关系也因改进福克斯系统而确立。
潘那维申超70毫米跟陶德宽银幕看似相同,其实有一些关键区别。它使用行业标准的24fps帧率,适用于平面屏幕,而不是曲面屏幕。其画面更宽,使用了1.25倍的变形镜头,达到2.76:1的宽高比。而陶德宽银幕的宽高比为2.2:1。
代表影片:大银幕显然是卖点,因此潘那维申超70毫米为我们带来了《宾虚》(在影院上映长达一年)和《叛舰喋血记》的壮观场面。除此之外还有《疯狂世界》、《罗马帝国沦亡录》、《沙漠龙虎会》,这些影片也在西尼拉玛影院放映。
轶事:潘那维申超70毫米摄影机最初叫米高梅65毫米摄影机。多出的5mm是声轨位置。米高梅和潘那维申凭借此系统于1960年获得奥斯卡奖。
命运:宽银幕电影存在的部分目的在于把观众从舒适的家庭电影中拖回来。但这是个相对短暂的时髦,一旦新奇感消失,观众不再买账,制片厂便也不会拍摄这些特殊格式。不过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宽银幕转方形电视节目非常麻烦。
9、IMAX
背景:跟潘那维申超70毫米格式一样,IMAX也是诞生于在单一胶片上重现西尼拉玛式壮观景象的愿望。它存在的目的是创建单一的大画幅影像,从而传递比多幅小尺寸图像更好的画质。IMAX(最大影像的简称)是加拿大人Graeme Ferguson、Roman Kroitor、Robert Kerr和William C.Shaw独立开发的,力图超越并取代所有前辈。
跟西尼拉玛一样,IMAX也被证明是难以操作的。因此,IMAX诞生后的几十年里都被用于地理和自然历史纪录片,并设置在科学中心、主题公园、天文馆等特殊场所。它使用65mm的胶片,水平通过放映机(区别于35mm系统的垂直输片),每分钟长度为102.7米,因此要实现24fps的帧率需要普通胶片3倍的长度,这也使得原生拍摄的IMAX影片大大少于转制的IMAX影片。为了在胶片上获得最大的画面,IMAX完全使用单独的胶片作为声轨,用单独的播放设备与画面同步(跟维他风使用的随片唱盘类似)。90年代后声轨升级到数字格式。
代表影片:17分钟的《虎之子》是首部IMAX影片,于1970年在大阪世博会首映(首座永久性IMAX系统于1971年安装在安大略省)。该格式的技术规格使其很难用于长片拍摄,我们今天看到的绝大多数IMAX影片都是由其它格式转制的。不过IMAX曾于1991年被用于滚石乐队的80分钟音乐会记录,以及1995年让·雅克·阿诺的50分钟剧情片《勇气之翼》。最近,Christopher Nolan使用IMAX拍摄了《黑暗骑士》和《黑暗骑士崛起》的部分镜头,在《星际穿越》中他甚至把一台IMAX摄影机绑在了里尔喷气机上。
轶事:首部IMAX格式发行的动画长片是迪士尼2000年的《幻想曲》,它打破了IMAX票房记录,在全球75座影院中收入超过200万美元。
命运:仍然很强大。
10、超35毫米(Super 35)
背景:事实证明,好点子不会过时,超35毫米(最初称为超宽银幕 235和超特艺宽银幕)回归了35mm默片所使用的经典画幅尺寸。超35毫米胶片比35毫米胶片画面有效区要大32%,鉴于其只用于画面制作,因此没有给声轨留空间。超35毫米拍摄的胶片并非以超35毫米拷贝进入影院,而是在后期制作中翻印到更标准的格式。该格式使用球面镜头而非变形镜头,节约了镜头和胶片租赁费用,画幅的扩大使得在同样的胶片上能够比标准规格多1/3的信息。
超35毫米已经被用于拍摄上千部电影,并成为了MV和电视节目的标准制作格改变世界的10大胶片格式,电影胶片格式及相关摄影设备演变史式。在宽屏电视出现前,这也是制作电视和视频版宽银幕电影的格式。相比被裁切的方形屏幕,超35毫米使得胶片能拍摄全画幅宽高比,而需要宽银幕图像时只需上下加遮幅,如果要制作电视版(方形屏幕),则不加遮幅。《回到未来》就是个典型例子,很多观众面对宽银幕视频版时,都抱怨导演想要表达的信息被裁切掉了。
相比竞争者和宽银幕前辈,超35毫米的画质要差一些,但是对于电视、视频和小尺寸影院内容,它还是很有用的。
代表影片:1984年的《泰山》是好莱坞首次使用该系统,此后James Cameron成为热衷者,用其拍摄了《深渊》。Tony Scott也用其拍摄了《壮志凌云》,因为驾驶舱内的空间容不下传统的变形镜头。
轶事:超35毫米最初叫超特艺宽银幕(Super Techniscope),最早用于英国的音乐纪录片《舞动狂潮》。
命运:鉴于胶片正迅速被数字格式所取代,超35毫米相对来说比以往更受欢迎了。讽刺的是,图像压缩和裁切对于数字后期制作来说图像损失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