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臂在电视节目制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怎样正确运用摇臂、用好摇臂,是摄像师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下文总结了摇臂使用中的技术技巧,在艺术的层面对摇臂的使用进行了探讨。
1.架设位置的选择艺术
摇臂作为一种特殊的摄像辅助器材,在电视拍摄中有广泛的应用。在拍摄现场,选择摇臂的架设位置时,要遵循一个简便实用的原则——跨界。跨界是为了在运动过程中能有更多内容产生,常常把摇臂架设在不同区域、不同环境的交界处,便于在连贯运动镜头中把变化过程交代出来,产生新鲜的视觉因素。跨界的界可以是实体的界,也可以是抽象的界。实体界可以是水陆界,建筑体内外界,观众区与演出区的界等。抽象的界可以是地平线、轴线等。
选择摇臂的架设位置时还需要考虑安全因素。由于摇臂比较笨重,而且在拍摄过程中活动范围比较大,因此在架设的时候要有充分的考虑。比如地面是否平整和足够坚硬,如果在室内拍摄,房间的高度是否足够高,摇臂的极限活动范围内是否存在障碍物,摇臂拍摄过程中是否会打到行人、观众等。
2.与其他机位的配合艺术
在多机位拍摄的过程中,各个机位间的配合非常重要。在配合过程中,摇臂大多起到承上启下的连接和过渡作用,常常穿针引线地把各个机位的镜头连接在一起。因此,在拍摄之前各个摄像之间要积极沟通,明确自己的任务。摇臂在拍摄过程中一定要利用自身的优势充分挖掘一些镜头,比如体现主体运动的过程或空间位置的镜头、渲染观众情绪的镜头等。此外,摇臂还要善于捕捉一些常规机位拍摄不到的细节和极致镜头来增加视觉新鲜感,比如弹钢琴的手指、演员的眼神、大俯大仰甚至是倾斜倒立的镜头等。
在一些多机位现场拍摄的过程中,摇臂经常涉及到与主机位穿帮的问题。在选择摇臂的架设位置时就应该考虑到这个问题。位置确定后,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利现场的光线来隐蔽摇臂,比如在灯光比较暗的地方活动。
在摇臂处于休息状态时要尽量让摇臂和主机位的拍摄方向保持平行,这样,主机位拍摄时看到的是一个点,而不是一个很长的杆子横在画面中间。
3.拍摄画面的处理艺术
摇臂在拍摄过程中一般是利用运动镜头来增强画面的动感,有时也作为一个高点固定机位使用,但这并不是摇臂的优势。处理好摇臂拍摄的画面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稳、匀、准。稳就是起幅、落幅时用力要稳,不能使摇臂晃动;匀就是在运动过程中速度要匀,运动的目的性明确,不能忽快忽慢;准就是运动过程中要对准所拍摄的主体,目的明确,特别是单一主体时,主体在屏幕中的相对位置要固定,绝不能在运动过程中将主体丢失。摇臂运动过程中争取打掉所有棱角、运动与运动之间的过渡要不易察觉,除非镜头的变化棱角和音乐的变化棱角合拍对位。
在使用摇臂的过程中对起幅和落幅的画面要格外注意,起幅落幅画面构图设计要尽量精巧,以饱满、指向性明确为好,因为这是连接在运动镜头之间的静态画面,瑕疵很容易被察觉。这需要平时在固定机位工作中的经验积累。比如,利用透视感比较强的线条把复杂的画面分割为简单规则的几何形状,并试图在运动过程中一直保证透视线条的存在和构图模式,直到被落幅的新的构图模式和主导线条所取代。在节目开始前,多尝试在角度高低俯仰中寻找视觉新鲜因素,并体会其情绪,以备节目拍摄过程中使用。起幅落幅的变化过程力求时间短而变化明显,过程中多用中焦压缩空间,多用镜头、前景、拍摄主体三点一线或多点一线的方法,找到关系镜头,多利用有意义、有涵义的前景做出关系镜头。为了更好地承上启下衔接镜头,要设计好起幅落幅间的衔接,必要时寻找起幅落幅过程中的过渡性主体以便随时转换镜头。
使用摇臂拍摄时常会把自身的影子拍摄进来,尤其是在室内近景俯拍的时候,这种现象会更加明显。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要事先观察光源的方向,可以用逆光和侧光配合轨迹设计来避免,在近景俯拍的时候要谨慎处理,找好角度,尽量避免拍摄到自己的影子。
4.节奏的处理艺术
节奏来源于律动,强弱、长短、动静、有无、此彼、张弛的对比产生的规律变化。声音节奏与画面节奏的统一契合产生节奏愉悦的审美,一组画面节奏与另一种画面节奏的统一契合产生节奏愉悦的审美。电视、电影都是以视听为手段,声音与画面的节奏关系是最重要、最常见的节奏关系。
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结构。音乐和文字有结构,舞蹈、戏曲等和身段有关的肢体运动也有结构,镜头也一样。镜头有稳定阶段和运动变化阶段,有快有慢,有正有侧,有平有仰,有局部有全局等。让节目内容的结构变化和镜头运动变化合拍,是运动合理性的源泉。所有节目在结构编排上一定是有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的,充分感受节目、了解节目、抓住起承转合的点,在转折点、关键点处让影像的运动、镜头的运动,与节目起承转合的变化呼应,这样就容易产生视觉张力,产生审美和谐。
拍摄前要熟悉节目形式,音乐须流畅则流畅起来,娱乐节目须跳跃则跳跃起来。也要注重全场节目在结构上的节奏变化,场面大小要穿插表现,焦距上广角与长焦轮流运用,角度要俯仰轮流展现,主体的表现要穿插,例如演唱会中歌手、观众、舞美、伴舞等不同主体的轮换表现。这样有利于视觉节奏的体现,也有利于避免视觉疲劳。
5.隐性剪辑的处理艺术
严格地讲,摄像的每一个镜头画面的转换都是一次剪辑,剪辑质量高低的关键是摄像人员在拍摄时能否根据主题需要,尽量拍摄高质量的镜头画面,做到不拍或少拍废镜头画面。
隐性剪辑是剪辑的一种特殊形态。蒙太奇概念有广义有狭义,这里引用狭义概念:蒙太奇就是剪辑。一个摇臂的连贯镜头中的内部可以有蒙太奇,可以把这种蒙太奇看作是运动镜头内部的隐性剪辑。机位与拍摄主体相互运动,产生景别、纵深、构图、角度,甚至拍摄主体本身一系列的连续变化,构成有意义的组合。它可以展现出人物与环境的紧密关系,使拍摄主体的活动、情绪连贯完整。运动节奏上的变化过程完整的展现,可以把张力渲染做到极致。
镜头内部蒙太奇区别于长镜头。长镜头是冷眼旁观,是通过对环境场面的完整表现来实现。而镜头内部的蒙太奇是主观的安排,强调目的性和意图性。长镜头表现的是与真实事件相像的,而镜头内部的蒙太奇是巧妙调度安排的,为了使观众产生感官上的愉悦。无论如何,镜头运动的过程中尽量要有新鲜的视觉因素出现。摇臂的镜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单纯的运动镜头,不是长镜头,而一旦能够做出镜头内部的隐性剪辑,就可以大大提高镜头画面的档次。
根据节目的主题在拍摄的过程中完成编辑的工作,要求摄像者在拍摄的过程中充当多个角色并完成多项任务。摄像者除了要具备熟练的摄像技巧外,还需要具备节目策划的能力、具有编辑的基本素质等。应该谨记,只有带着思想拍摄到的镜头才会有生命力。如果经常有意识地进行隐性剪辑拍摄,可大大提高个人的拍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