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机摇臂是一件很特殊的摄像设备,它是通过专业电控系统来控制摄像机,再借助臂长的优势轻松获得固定机位难以拍到的画面。摇臂的镜头画面之所以具备审美价值,在于通过摇臂的动作,画面始终能够带给观众视觉的新奇,满足观众的心理预期。下面就来说说在拍摄中如何用好摄像机摇臂来获得满意的镜头。
首先,摇臂摄像能够带来画面主体的变化
一台位于台前的摇臂,其摇摄范围可以涵盖从观众席到舞台中部的广阔位置,通过方位的变化,摇臂可以实现由一组演员到另一组演员的转换,在这个过程中,原本的画面主体出画,同时新的画面主体入画,观者的视觉重心会跟随着画面转移,同时观者也形成了希望画面继续变化下去形成良好的新构图的预期。满足了这种心理预期,就达成了画面的审美价值。
第二,画面景别的变化
当摇臂从观众席上空高处启动,先是以俯角拍摄整个舞台和观众席,随着摄像机前移,舞台上舞蹈演员登场,画面景别从大全景向舞台全景、部分演员、主要演员,这种景别的变化,同样满足了观众希望看到演员细节的心理预期。在这个镜头里,摇臂动作的结束部分,可以停留在主要演员的画面上,也可以让主要演员出画,让导播或后期制作有一个恰到好处的切点。
第三,透视关系的变化
当摄像机以舞台后景为中心平摇,或者以演员为主体,从高处落下的同时镜头上摇,或者结合平摇与升降俯仰的多重动作时,虽然画面的主体和景别基本没有变化,但是前景、中景、后景的相对关系、透视关系始终在变化,带给观者不断出现的新的视觉热点,同样具备审美价值。
第四,宏大场景的呈现
任何一个固定机位都无法像摇臂那样,以一种飞行的姿态,展现整个场景的宏大、现场观众的众多、会场氛围的热烈。通过镜头的飞翔,观者仿佛站在一个检阅阵容的心理高点,从而感受到审美的满足与情绪的愉悦。
别变化不明显
摇臂要展现画面景别的变化时,变化幅度应该至少越过一档。比如,从半身到大景是可以的,从演员半身到演员全身是欠妥的。从会场大全景到多个演员的全身是可以的,从会场大全景到舞台全景是欠妥的。原因是,观众希望看到更大的景别变化的心理得不到满足。
透视关系没有变化
当摇臂没有展现主体的变化和景别的变化或者变化较小时,透视关系的变化显得尤为重要。从舞台左侧到右侧,或者从上到下,都会让透视关系产生巨大的变化。然而如果只是从舞台的一侧挪动三分之一台口距离,观众就不会产生审美的愉悦。同样的,如果要拍升降的镜头,一定要让摄像机配合摇臂的升降动作从仰到俯或者反之,目的就是为了制造尽可能大一些的透视变化。
注意:在通过升降或平摇制造透视变化的同时,如果能在启动时借助台前花草或者舞台侧面景片为前景或主体,实现画面主体的变化和层次的变化,则更能让摇臂运动具备合理性。
宏大场景拍小了,没能展现规模与气势
比如,拍摄大场面的观众席,镜头离观众太近,导致画面里只有三四个观众,或者镜头与观众的视平线接近,导致前后排观众无法分辨,画面中只有几张脸,这样的画面就不会产生“宏大”的感觉,观众的心理愉悦也就无从谈起。
摄像机摇臂的使用不仅需要技巧更需要多多的练习和使用,才能保障拍出的镜头画面符合剧情的需求。总之,拍摄主题的不同摇臂的镜头画面会有一定的差异,在拍摄中要灵活应变,合理的利用发挥摄像机摇臂的最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