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代中期,意大利的电影人做了一件造福所有轨道车和摇臂的重大技术改进。今天来看这个改进稀松平常,但在当时却像平地一声惊雷似的很快在全世界炸了开来。这项发明好似玩具火车用的那些预装式双轨轨道。它不仅能铺设直线,而且你能用它铺出一个圆圈来。任何在崎岖地面铺设过独立轨道的人都知道这是件耗时耗力的活计,现在有了这些可以组装拼接的轨道对他们来说真的是一个大救星;你只消在轨道下放上几块楔子(wedge)或2-4-6的垫片(block),那么一整段轨道铺设就算大功告成了。有趣的是直到今天,标准的轨道宽度(甚至在美国)还都是600mm,这个由Elemack的Sante Zelli在近40年前设立的标准沿用至今都没变。
1961年Chapman Titan摇臂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摇臂的技术格局。这是迄今为止最大的摄影器材,安装在一辆19英尺长的平板底盘车上。17英尺的工作半径(reach)(加上延展臂之后到达29英尺)和27英尺的取景高度(加上牵引臂(riser)的话可以达到37英尺),这个大家伙可以装三个摄影组的成员,外加一个导演,一台静音摄影机和两个布鲁特弧光灯(brute arc lamp)。出于快速平衡调整的需求,泵压水银可以很快地从摇臂的一端抽到另一端,行驶重量达12吨之巨。不过它也可以做长途旅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次是Freddie Young,BSC拿它拍摄《阿拉伯的劳伦斯》,它绝对是个大家伙。
1972年,摇臂摄影技术达到了一个顶峰,两名年轻的法国纪录片摄影师Jean-Marie Lavalou和Alain Masseron想在一架潜艇内拍摄一个贯穿艇身的跟拍长镜头:镜头穿过一系列舱壁,并在一侧悬拍那些坚守岗位的船员工作的情形。有时摄影机需要穿过一些设备间的敞口和缝隙,最后到达尾部的鱼雷舱拍摄那些在满是鱼雷的餐桌上调休的船员们。镜头拍到餐桌后就下摇到桌上的食物结束,非常典型的法式长镜头。
这俩人先把摄影机固定到一个旋转三脚底座上,三脚底座后连着一根长摇臂杆,而这根长杆则固定在一个重负载的旋转三脚底座上,然后把这个设备安在一辆窄轨轨道车上,并且在整个潜艇内铺上窄轨,高度刚好可以让设备不会碰到舱壁。当摄影机即将穿过最后那个鱼雷舱的舱壁前,其中一个人就把摄影机下摇,摄影机通过了鱼雷舱的敞口之后,第二人再跳出来推着轨道车继续前行。(摄影机上装有18mm或25mm的镜头,最后实现的效果十分迷人。)
当第二和第三台原型机在法国出产之后,接下来就进入了设计图纸和批量生产的时代。当时认为这个设备不应该只是被限定在类似潜艇拍摄这样的广角镜头应用范围内;为了让这个设备连10:1的变焦镜头都能使用,很多改良技术就出现了:摄影机上配备了一个视频辅助取景系统(当时来说还是很新并且不太常用的东西);手轮(hand wheel)遥控摄影机水平和垂直转向系统也替代了固定的装配头。这些东西在当时都是闻所未闻的。遥控对焦和变焦技术、辅助遥控变焦的监视摄影机、电子对讲系统、控制台和定制化轨道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冒了出来。
新的摄影机-摇臂系统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此前从未有人认为可以把摇臂拆卸成可以搬运的零件,或者把它安到高塔上然后将摇臂探入险峻的场景之中,甚或在操作员不用横穿摄影机的情况下就能实现360度的横摇拍摄,随后把摄影机高举到离地面两倍摇臂支点高度的地方。
最近流行的一种摄影摇臂是可伸缩式的,这样进行tracking shot拍摄时就不用移动摇臂设备和前景中的物体了。目前已知的最大工作半径是48英尺。
摄影运动技术理念能实现质的飞跃,得益于1950年代直升机技术的成熟。摄影机的理想平台成为了现实,它就是一个真正的天钩!直升机,特别是早期的那些直升机,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剧烈的震荡使得它实际上不能使用任何长焦镜头,而只能使用广角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