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臂(crane)毫无疑问是目前为止所有摄影机运动底座中最为全能的一个。据信第一个摄影机变换高度和进行前后轨道运动的镜头出自格里菲斯的《党同伐异》(1916)。关于这个镜头的实现细节已经年久失传了,有些人认为剧组成员在两辆铁路货车(railway wagon)上搭建了一座高塔。摄影机先从一个很高的角度拍摄巴比伦城的全景,然后摄影机从顶部慢慢下移,同时让人推着货车慢慢前进,最后镜头落到一个双人特写镜头上。(遗憾的是当时还没有《美国电影摄影师》杂志去记录这些珍贵的资料。)
伟大的德国导演茂瑙为他的影片《四鬼拍门》(The Four Devils)制作过一个摇臂,在《McCall》1928年9月刊上,茂瑙如是说,“我目前拍摄的是一部关于马戏团的影片,在马戏团这么一个欢乐的地方,摄影机不能在一个地方呆着不动!它得跟着女骑师飞奔,它得捕捉到小丑的眼泪,并和他一起跳到高台上去拍摄富婆对小丑的感受… …所以我就让他们给我造了一种自由跟踪摇臂(traveling crane),还安上了一个可以让摄影机的一端在其上自由旋转的平台。我们的剧组成员管它叫‘鬼见愁’(Go-devil)。有朝一日片场也会用鬼见愁来让摄影机飞起来的。”
第一个有资料记载的摄影机摇臂于1920年代晚期浮出水面,当时被用来拍摄一部早期的歌舞大作《百老汇》(Broadway)。据称该片的导演Paul Fejos是靠镜头花样玩得很炫酷出名的,“他为了这部影片,制造了一个长毛象一样的大摇臂和一个可以撑满世界上最大摄影棚的立体主义式舞台布景。”这个摇臂是个一次性成品,可能是由片场摄影部制造的。在这以后,多数片场就都有了自己的摄影机摇臂。摇臂镜头对当时那些巴斯比•伯克利的歌舞片大有裨益。它们都很大,尽管这些摇臂都安装在四轮驱动的机车底盘上,但是它们很少用在外景拍摄中。
二战后,一个热爱工程学的特效技工Ralph Chapman制造了第一台非一次性使用的片场摇臂,使这种器械的用途有了大幅度提升。在第一台设备成功试水之后,他又造了一台名叫“海格里斯”的改进版摇臂。除了比现存的所有摇臂个头都大之外,这台摇臂是被安装在一台原始动力的机车底盘上的,这种底盘既能使用汽油动力,也可使用安静的电力驱动用于摄影棚内。设备可以租借,也适用于偏远的外景摄制,第一个这么干的导演是西席•德米勒,他把这个家伙扛到了华盛顿特区拍摄《戏王之王》(The Greatest Show on Earth,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