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电视剧最早实现制播分离。中国专业电视制作公司首先从电视广告业诞生。由肯德基、可口可乐等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品牌所带来的由专业广告公司制作的电视广告片,其精美程度和创意,吸引了众多国内广告客户开始寻找更加专业的电视广告制作公司,于是催生了一大批专业电视广告制作公司。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电视节目交易市场及电视剧的社会化制作开始出现并发展,电视剧作为特殊的节目形态,最早实现了制播分离。80年代初,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等一批专业电视剧制作机构成立。1989年,广电部出台《关于实行电视剧制作许可证制度的规定》,对电视剧的生产制作采取许可制度。
20世纪90年代:影视公司成为电视剧摄制主体,电视节目制作公司问世。1996年,国家广电总局曾提出电视节目除新闻节目外实行制作和播出分离的指导意见,在此之后,中央电视台一些栏目开始尝试制播分离改革试验;1999年,广电总局明确提出:“积极推进除新闻类节目外的其他广播电视节目播出与制作的分离,逐步发挥市场机制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基础作用。”制播分离正式作为行业管理指导意见被明确提出。
随着《渴望》《北京人在纽约》《永不瞑目》等商业电视剧的出现,海润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广东巨星影视制作公司等实体的相继成立,电视台相继淡出电视剧制作。到2000年全国电视剧生产量为1870部,其中电视台制作的只占10%。90年代末,一些娱乐、社教类电视节目制作公司也相继问世。
1999年,由光线传媒制作的内地第一档娱乐资讯节目《娱乐现场》诞生。
2000年-2008年:广电制播分离改革深入,民营影视公司探索自身发展路径2003年,随着大陆地区体制机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广电总局又出台推动节目制作社会化的相关规定。此时,“制播分离”又成为电视业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光线传媒、世熙传媒、唯众传媒、欢乐传媒等一批民营电视节目制作公司迅速发展。
2009年至今:“制播分离”改革新一次尝试启动。
2009年6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推进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修改稿)》;同年8月,广电总局颁布《关于认真做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的意见》,对制播分离改革的总体要求、范围、方式等都进行了具体的指导和说明。之后,各省级电视台都在不同程度上开始了制播分离改革的实践。
2009年上海实施“制播分离”改革: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一分为二,上海广播电视台与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SMG)同时挂牌,前者仍然是事业单位,负责节目播出和新闻节目制作,后者则是由上海广播电视台出资控股的企业,负责非时政新闻节目制作和广告等各类经营业务,并谋求在将来上市。
2009年12月,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转企改制是电视媒体推进制播分离改革、将可经营性资产推向市场的重要标志。
2010年,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正式改为湖南广播电视台,对所属湖南卫视、湖南经视等实行“统一宣传、统一人事、统一财务资产、统一营销、统一技术”的管理原则。同时,湖南广播电视台全资控股新的市场主体芒果传媒有限公司,控股湖南电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2012年《中国好声音》开播,灿星制作与浙江卫视共同投资、共担风险、共同招商、均分收益,灿星直接参与浙江卫视的广告分成,《中国好声音》被誉为是“一档真正意义上的制播分离的节目”。
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三十九条提出:“在坚持出版权、播出权特许经营前提下,允许制作和出版、制作和播出分开。”
以上由影视器材网提供,更多资讯请关注影视器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