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注重感情渲染。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在灾难发生的时候,带来的是巨大的生命财产的损,,但是却也是体现民族凝聚力的特殊时期。中国媒体对灾难事件的新闻报道‘常釆用煽情文字表述或者炼情画面来展现,美国传播学家施拉姆认为:受众收看新闻时获得或早或迟的两种补偿,即时性补偿和延时性补偿。即时性补偿的是人们第一时间需要立刻获知的事实信息,而延时性补偿则是指人们在接收报道后的精神感受。中国电视媒体的灾难报道习惯侧重于注重受众在精神感受。新闻记者在采集新闻消息后,习惯将画面赋予感情的植染,将整个报道变的感人化、激情化。这也被很多学术研究称为是“人文关怀”。感情這染的报道手法为的就是能通过煽情手法动之以情,唤起受众的同情心以及共鸣,组织起强大的抗灾救灾的凝聚力。在汶川大地震的救灾报道中,我们常常会看到歌颂英雄主义的报道,例如:《寻找救命恩人警察爸爸》、《都江堰大营救》、《面对悲痛选择了坚强——记公安民警蒋敏》,以突出灾难中的英雄形象和全国上下凝聚为主要报道目的,感动受众,唤起民众的同情和凝聚力,鼓励全国人民共同携起手来,抗震救灾。
这种感情渲染的技巧本属新闻通讯写作中常釆用的手法。后被电视媒体的镜头釆用,受众常常在电视灾难报道的画面上看到受灾群众痛哭流涕、救援人员过劳晕倒,或是舍己为人,伟大的爱情、友情、亲情。画面感人程度比报纸通讯稿的程度更加浓,注重感情的渲染,以达到团结力量的目的是中国电视媒体灾难报道的一大特点,在电视媒体报道中常常被采用,号召力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