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地的文化也在不断的融合,各地文化都在与整个人类文化的矛盾冲突中不断地融合,这在媒介领域也同样合适。由于我国电视事业起步本来就晚于西方,无论是在技术设备,是在理念上,运作方式上,我们都在向西方学习。在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的同时,更需要将其节目的运作形式、节目的设计理念等进行本土化吸收。益智类节目的产生,就是一种电视娱乐性的理性回归,益智类电视节目隶属于电视娱乐节目这个大范畴内。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绝大部分都是“借鉴”国外的成功模式,和经典案例来进行本土化改造,而这种益智类电视节目的本土化改造又是基于几点原因。
一、受众心理需求的充分体现。
从社会心理和个体心理来看,我国处在向现代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在社会各种利益不断整合的背景下,人们的工作压力、生活压力、情感压力不可避免的增大,因而非常需要通过某些适当的方法来缓解这种压力,以及通过一种方式来找到一种共鸣、交流的空间和一个在心理上的“替代性”满足。正如理查德·戴尔所说的那样:“大众娱乐节目展示给人们的是一派丰富多彩、朝气蓬勃和团结向上的景象,与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匾乏、精力不济、孤单无依形成对比。娱乐,在这种意义上,经常始发于乌托邦情调,为人们展示了一个没有物质區乏、没有身心疲急和精神寂寞之忧的理想化的世界。”而益智类电视节目通过“神话”般的运作方式,将他所拥有的元素构建成了一个让人向往的世界。
益智类节目的出现,恰当地满足了现代人的心理需求。首先有效地缓解了人们在生活上、工作上、情感上的过大压力,通过一种简单的共鸣途径获得了充分的交流空间。其次他为普通观众或参与者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挑战自我的舞台。益智类电视节目同时又可提供实用性知识,又可实现梦想,给观众以强烈刺激,满足受众的娱乐需求。使受众“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自我实现的满足”,物化精神食粮,缓解日常生活中的压力。也正是因为益智类电视娱乐节目独有的知识性、娱乐性、竞技性、亲和性、互动性、刺激性的特点,才能吸引社会大众的关注、参与。
中国的电视节目发展到90年代初,最火红的节目当属《正大综艺》、《综艺大观》,这种带有晚会性质的节目,明星、主持人是绝对的主角。观众的角色定位居于旁观者的地位。发展到了 90年代后期,以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为代表的娱乐游戏节目,提出了 “众乐乐”的观念,让明星和普通观众一起在节目中游戏,表现出一种平等地位。但是进入21世纪,随着人们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人们开始寻找自我表现、自我实现的窗口,角色身份从配角转变为主角。而这个时候益智类节目的出现就很好的给大众提供了这样的窗口平台。在益智类电视节目的众多特点中,以“互动性”这一特点最为突出,由于过去我国的电视节目是以单向传播为主,以“我”传播为主,就必然忽视了观众的互动需求。现在,益智类电视节目中互动性这个特点,满足了观众的这种渴望,而且在节目中很好的做到了三种类型的互动:电视与普通人的互动,主持人与参赛者的互动,以及参赛者与电视观众的互动,这种互动形式是其他电视节目望尘莫及的。
二、中国电视内容的匿乏下促使益智类电视节目新风潮的开始。
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个时间段:“第一个时段,为表演类综艺晚会时期,如《正大综艺》和《综艺大观》。第二个时段,是游戏娱乐时期,如《快乐大本营》和《欢乐总动员》,而像中央电视台的《开心辞典》、《幸运52》这类节目,则是以出现在第三个时段,益智博彩时期,我国早期的电视娱乐节目资源并不丰富,如1990年开播的《正大综艺》能长期占据电视突屏,一方面说明节目本身制作质量好,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时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资源不够丰富、竞争不够激烈的现实。后来出现的《快乐大本营》、《欢乐总动员》、《开心100》这样的游戏娱乐节目的乐趣横生,明星效应在一段时间内取得了不错的收视率和关注度,让人们在茶余饭后开怀大笑。观众的欣赏口味已发生了明显变化,他们不但希望从电视节目中获得资讯、带来娱乐、更希望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进行自我展示。而娱乐游戏类节目由于落后于观众的需求,制作和策划水平不高、内容过于庸俗化而偏离了娱乐节目的正常欣赏轨迹,人们在快乐狂欢之后便不再满足于这种简单趣味式的游戏娱乐。而益智娱乐节目的出现满足了观众参与节目的需求,使观众成为节目名副其实的主人。
在这种中国电视内容的匿乏的情况下,益智类电视节目的出现推动了娱乐节目新一轮的“改朝换代”。与邀请明星的纯综艺娱乐节目相比,受众觉得益智类节目更容易产生亲切感和心理共鸣。在娱乐节目的风光难以维持人们欣赏水平的情况下,益智类电视节目为当时电视焚屏带来一股新的契机,也推动了节目的升级换代。
来源:国内益智类电视节目的发展、转型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