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灯位
任何一盏灯的位置都能以被摄对象处于中心的一个想象中的水平面和垂直面作为基准进行定位。由于灯光的各种效果在这里总是以摄像机的方位为基准相对而言的,而不管被摄对象本身是面向什么方向,因此光线必须以摄像机的特定视点为基准进行评定。如果光线是从摄像机背后直线投射于被摄对象上,那么这束光线就是“正面光”。如果使光线直接投向摄像机方向,从而处在被摄对象的后面,这束光就成了“逆光”。当灯光的光线从摄像机镜头位置照射时,会使造型平淡。而灯位升高时,人物的眼睛、鼻子、下颏等部位都会出现一定的阴影;一定程度的阴影是合适的,能增加人物的质感。
二、布光基本技法
演播室的布光是利用下述六个基本技法,通过相互组合进行创作的。
1.基本光(或称底光):全面无死角的照明。从地面起1.5米高处的水平面上各点都能得到均匀的照度(平均照度500lx以上),常使用平光灯从多方、照射铺底。
2.主光:有明确的方向性,对准被摄主体用光。着眼点在于表现主体表面凹凸的形态和质感。为了防止使用聚光灯产生不必要的阴影,往往以斜射为好,角度以偏离摄像机光轴水平35°角和垂直30°角最好。使人物面孔得到1000lx的照度。当被摄主体为两人时,可使用两台聚光灯交叉投射。人物再多时,则可用远摄大功率聚光灯(聚光灯2~2000W),保证面孔得到1000lx照度。
3.逆光:沿摄像机光轴从人物的背后强光投射的方法。着重表现人物的轮廓、发髻等。角度以60°为好。照度要超过底光,视情况在1200~2000lx左右。
4.压光:用于抵消主光照射主体所产生的不必要的影子。照射方法恰与主光对称。强度以抵消阴影为准(或看上去合适为止),在大范围人物较多的情况下,无法大面积抵消,也可以省去这种方法,而代之以打底光的方法抵消不必要的影子。
5.置景光:通过布景或背景照射光强的变化来改变光比,靠明暗差异来取得远、近不同的距离感等效果。平均起来表面照度以400lx左右为好,这也是利用天幕灯时常用的数据之一。
6.高调式低调光:也称“眼神儿”光。专门用于勾划局部特征的用光方式。例如,表现一个人的眼神时,可在暗特写镜头中突出眼睛部分的用光,以描写其神态。有时也用于家庭栏目的电视节目中。
上述的一些基本技法可以构成很多传统的表现方法。如,表示时间的早晨光、中午光、黄昏光、夜晚光等;表示季节的春、夏、秋、冬光;表现气候的晴、阴、雨、雪、雾、雷等;表现场所的室内、室外、森林、洞穴、水边等;表示不同的光源,如,太阳、月亮光、窗户光、电灯光及手电筒、灯笼和火炬光等。
三、各种布光方法
演播室的布光,由于节目的不同,(下转第18页)(上接第5页)有多种方法。
1.三点布光:即利用主光、逆光、辅助光组成,表现主题。逆光的位置是可以随意变动的。可以是一盏正背面的灯,也可以是一盏或两盏侧背面的逆光灯。
2.多主光布光:给摄像机大部分位置提供主光、辅助光和某种逆光,使各种位置都能表现出主要光源。
3. 软正面光:加强逆光的作用,使整个表演区的照度比较均匀。用一种全面的足够的底光照明整个场面,这样可以避免任何表演区可能出现的曝光不足的问题,并可限制色调反差。
4.侧主光:从布景两侧来的硬光提供侧主光和侧逆光,辅助光从布景的正面来。这种照明方法处理比较复杂,在布景正面的关键角度采用软光作为底光,这样可以获得非常出色的效果;再根据局部表演区的需要沿侧面布几盏聚光灯,对许多摄像机来说,这些灯变成了角度适当的主光和逆光;对于斜角度的摄像机来说它们是正面光;对于拍摄侧面的正面摄像机来说,它们又是非常好的侧面角度的光线。
5.总体布光:先布基本光,(在电视中称作普遍照度,这种光照度800~1500lx。)使摄像机的彩色能基本再现,然后再采用三点布光(多主光、多逆光、多辅助光)。多主光的照度应当是一致的,逆光和辅助光也是。同样,摄像机在指定位置拍摄的图像色调应基本一致。
6.层次布光:也称分区布光。这种布光方法可增强主体和透视感。层次布光可分前区、中区和后区,这三种区域的照度是不相同的,前区的照度应在2000~2500lx,中区的照度应在1500~2000lx,后区的照度应在800~1000lx, 天幕光的照度应为600~800lx。分区照明的目的就是要给人一种层次感和立体感。
电视台演播室的布光是一个复杂、系统、综合的创作过程。由于各个演播室的建筑结构和设备配备不同,各个节目的要求也不一样,因此工作人员要根据实际的要求来灵活应用各种技巧,以达到相应的节目效果。
(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