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位的设置
为提高节目质量,在重视晚会的策划、节目的创作和选择之外,还要对机位的设置灵活运用,根据晚会的不同形式,采取不同的机位设置,既有“向心式”的机位设置,又有“环形摄像”,从不同角度渲染晚会气氛。“向心式”的机位设置主要用在有“楚河三界”,既把观众与舞台严格区分开来的文艺晚会中。这种设置的好处是:画面干净洗炼,电视语句节奏清晰;“环形摄像”是把摄像机设置在演播厅中间,而环周 360°都是表演区,主要应用在互动式晚会中,由于是开放型拍摄,多机位切换,所以空间跳跃大,观众参与性强。
实践证明,灵活运用机位,能更有效地体现晚会的场面,增强现场感染力。
二、镜头的运用
当一台晚会的画面在屏幕上不断展现时,一系列镜头便把观众的视点带到各种不同的位置。因此镜头的运用关系到节目中要突出哪些,淡化哪些。就单个镜头来说,“全景”起着交待环境、烘托气氛、过渡镜头、连接情绪、创造和扩展空间的作用;“小全、人全景”除包含主体的全部和主要表现主体外,并不要求完全说明环境,画面饱满又留有空间,“小全、人全景”的运用好坏,对整个画面的成功至关重要;“中景”在递进中,起着全景过渡镜头的作用;“中近景”是电视文艺中的声乐作品节目用的最多的镜头,由于视距的拉近,画面的表面细节被放大,增强了吸引观众注意的力量;“特写”是视距最近的景别,能把被摄内容放到最大,再观细节,产生镜头的冲击力,在任何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中,都可以通过特写,把你认为最重要、最应突出的部分介绍给观众。
镜头运用的好坏,要求电视摄像从每台晚会的主题思想、表现内容出发,结合表现形式的节奏,认真、细致地研究镜头,创造最佳屏幕效果。
三、镜头语言
镜头如同在舞台上演出的节目一样,也有自己的语言,在晚会现场直播中,摄像师相互之间、摄像师和导演之间应存在着一种默契。导演看到现场提供的画面,就知道摄像师镜头的目的和处理手段,摄像师看到导演切出的画面,应清楚下面镜头的取舍,这就是镜头语言。另外,镜头语言还体现在镜头的分量和节奏上,如在一些歌伴舞的节目中,我们运用镜头语言去展现它时,要注意唱歌者是主体,伴舞为烘托,分量的比重要明确。同时还要把握镜头语言的尺寸,使节目更有张力。
四、镜头的稳定性
在电视晚会中,镜头的稳定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谈起镜头的稳定性,不是说摄像师不做任何技术动作,而是说在运动机器和调动镜头时,要有充分的“创作”理由。如用移动镜头表现一组观众互动的场面就会带来好的效果。镜头的稳定性还包括切换、剪接点是否准确到位。切换点准确能减轻电视观众视觉上的疲劳,使得电视观众能够静下心来,踏踏实实的欣赏节目。
五、摄像与导演的配合
晚会的整体节目是由导演把握的,摄像应和导演在节目的宏观上有一个共识,尤其注意与切换导演的配合。首先是镜头的运用必须从始至终地体现晚会主题,把现场观众欢乐的场面、演员的精神风貌充分地表现出来; 其次是利用镜头切换,调节整台晚会在观众中的视觉节奏。这既要求摄像的高质量,又体现切换导演的高业务素质,同时需要摄像准确领会切换导演的意图; 最后,摄像应注意随时与切换导演的沟通,根据晚会出现的特殊情况,做出临时处理,从而不影响整台晚会的完整、流畅。
摄像艺术在整台晚会的运用,需要从事摄像的工作人员有高度的责任感及敬业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摄像艺术的充分发挥,也才能保证晚会的高质量、高收视率,创造各种电视文艺晚会表现形式的最佳屏幕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