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温与摄像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对画面的影响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色温的高低直接影响物体颜色的明亮程度;二是色温的高低在彩色摄像中直接影响画面的色彩还原,因为摄像管的感光灵敏特征是以一定的色温为前提而产生的。如,蜡烛光的色温值为 1800K;碘钨灯的色温为 3200K;正午日光的色温为 5600K;白炽灯的色温为 2800K等等。从以上我们不难看出,光源色温的数值高低标志着各自所含不同的光谱成分,如果光源的光谱成分阶段所含红光成分多于蓝光成分,色温就低,反之色温就高,只有光源色温为5500K 时,红、绿、蓝三种光的比例才大致相同。
目前,各电视台所使用的摄像机无论哪种型号,摄像机生产厂家所确定的色温都是 3000K,也就是,只允许在 3000———3200K色温下才能得到正常的色彩还原。因此,所有的摄像机都装有能把不同色温改变成3200K 的滤光片(普通家用傻瓜型摄像机除外),以便摄像机的工作状态与照明的光源的色温相匹配。摄像机上的校色温滤光片一般设有四档选择。1 档:为3200K 档。因摄像机采用 3000K———3200K 为典型的平衡色温。所以这一档是无色透明的,适合于光源色温为3200K 的灯光照明时使用。2 档:为 5600K+1/4ND。此档为一片琥珀色的色温转换滤光片与一片阻光系数4 倍灰滤光片合二为一的复合镜。它可以使光源色温从5600K 降到3200K,1/4ND是中性灰阻光片。它可以将投射影光路内的光通过 1/4,使亮度减弱2 级。此档适用于较明亮的外景自然光条件下拍摄。3 档:为 5600K。此档只装了一块降色温的雷登85B 色温转换滤光片。它适用于较暗的外景自然光条件下,在阴雨天拍摄效果较好。4 档:为5600K+1/16ND,此档还是一块降色温的雷登 85B滤光片和一片中性灰阻光片。这块阻光片的密度更大,使亮度减弱4 级,它适用于大光圈控制景深的时候使用。
正确掌握色温值与滤光片,才能使所拍的景物色彩还原于正常电视画面。如两者之间不协调,当光源的色温高于摄像机规定的平衡色温时,画面色调出现偏青、偏蓝,反之,画面色调出现偏橙红色。实际拍摄中我们还可以利用调整白平衡的方法来达到对画面色彩的要求。自平衡调整是指景物在同一光源照射下,调整摄像机三色电信号混合比例,使之与实际光源的光谱成分协调一致从而使所摄画面中景物色彩真实自然的正确还原。白平衡调整方法有两种。即粗调和细调。粗调是根据光源色温选择滤光片,即利用摄像机的3200K 预制键进行操作。如在3200K 的灯光照明时就可以利用1 号片拍摄;在阳光下、光度很强时选择2 号片或4 号片拍摄就可以使所拍摄的景物色彩得以还原。另一种是细调。先根据光源选择相应的滤光片,然后用一张白卡纸置在同一光源照射下,采用顺光照明进行调节。调节时一定要将白色表面充满画面,以保证景物的正确再现。
如今电视节目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广。在复杂的照明条件下,调节好白平衡至关重要。在外景自然光条件下拍摄,调节白平衡时要将白纸卡放在能够反射阳光的位置上,这样才能保证所拍摄景物的色彩还原正常。在室内摄制,大多采用灯光照明,其照度、色温便于控制。因此,白平衡调节都以较稳定的光源色温来调节。较为难把握的是混合光下的白平衡调整。即自然光与人造光。如户外拍摄,自然光是 5600K,灯光是 3200K,这时我们就要选择一个是其主要光源,用其主要光源的色温进行调整,才能获得正常色彩还原。同样,在室内拍摄时,有灯光( 3200K ) 还有透过窗户进入室内的日光(5600 K),这时我们应用降色温滤光片,调整进入室内的日光光源色温至3200K 左右,再调整白平衡,以达到提高场景亮度,增强画面景深的效果。
电视节目丰目丰富多彩,被观众所喜欢的音乐电视、电视散文等艺术作品,为了表现画面中所表现的某种气氛,增强画面的艺术感染力,摄像师就要有意识地改变画面的色调。常见的方法有:镜头前加滤色片。每变换一种滤色片,画面的整体色调就随之而做整体变化。还可以根据创作的需要,通过对摄像机白平衡进行人为的偏调,从而实现预期的色调效果,营造特殊的艺术气氛。比如,想要得到是暖色调画面,可用蓝色色卡来调节白平衡,以达到画面暖色调的目的。这种方法在创作艺术伤口中通常运用。但创作者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切忌不能滥用。(铁岭电视台 李金刚)